重陽節送給長輩們的鮮花
可選用具有長壽寓意象征的觀花觀葉植物,如君子蘭、龜背竹、五針松、萬年青、長壽花、紅楓,或象征高風亮節、品質高潔的梅花、蘭花、案頭菊、桂花、百合等盆花、樹樁盆景,都是祝福老年長輩晚年生活幸福的首選花材。
重陽節送果籃 重陽節鮮花速遞 重陽節鮮花預定 重陽節鮮花訂購
重中華傳承,農歷雙九,金秋佳節,菊蓉笑綻,額外芬芳,因此人們把農歷九月叫做“菊月”,九月九日又逢雙九相重,兩陽相逢,金菊怒放,“重陽節”這個名字便由此而來。也因此,重陽節又名“菊花節”、“菊節”。這一天,人們便不約而同地去賞菊花、品菊茶、飲菊酒和食菊糕,重陽節鮮花也有很多人會送上一束菊花?梢哉f,重陽節是一個思菊的日子,九九重陽節,悠悠思菊情。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、高雅傲霜的象征,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。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開放,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歡,多有詩文加以贊美,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著有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“待到重陽日,還來就菊花”。
鮮花:多彩人生
11枝粉扶郎花,搭配梔子葉、黃鶯
花語:帶著欣賞的眼光看人,帶著包容的心做事,帶著知足的心生活,帶著感恩的心看世界,你會發現世界因你更美好。
鮮花:好心情 24枝扶郎玫瑰
紅色太陽花10枝,香檳玫瑰5枝,香檳色桔梗3枝,水仙百合5枝
花語:陽光照耀的地方有我默默的祝福,月光灑向地球的時候有我默默的祈禱,流星劃過的剎那我許下美麗的心愿:愿你一生永遠幸福!
鮮花:深深的祝福您
19枝紅玫瑰,8枝紅色扶郎,紅色多頭玫瑰,枝紅豆,尤加利葉搭配
花語:爸,您最近身體還好么?年紀大了,就別太操勞,兒女的事情自己處理。您要多保重身體,今天是父親節,祝您節日快樂!
重陽節,送什么花給長輩們好呢?重陽節送花需要注意哪些?網上訂花可以信任嗎,第一鮮花網怎么樣,在線訂花方便嗎?重陽節鮮花預定,重陽節送菊花合適嗎,重陽節鮮花速遞就來第一鮮花網。
提起重陽節,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時候,兒時的我好奇心很強總是纏著爺爺講故事,爺爺他這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聽書,每次從鎮上回來都要在喝酒后講一遍。我是爺爺的最忠實的聽眾,每次都會搬著小凳子,坐在一旁聽他講。
轉眼數十年過去了,童年的記憶依舊清晰,一幕幕畫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。馬上要到重陽節了,我又想起了爺爺,他也曾講過有關重陽節的習俗,我記得當天爺爺喝了些酒,望著夕陽,笑容是那般的祥和。
九月九重陽節的確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,平時爺爺很少喝菊花酒,當天卻異常的開心喝了不少。爺爺說飲用菊花可以延年益壽,在我國明代史上有記載,明清時期菊花酒仍然盛行,是可強身健體的飲料。
突然很想念爺爺,也許是因為這個時節,也許是因為又到了重陽。雖然我現在身處他鄉,但只要我想起爺爺的叮囑,就會感到格外溫暖。重陽節適合送菊花、康乃馨、籃盆花、非洲菊、唐菖蒲等。唐菖蒲的花語是吉祥如意;菊花有高潔與長壽的象征。
重陽節的來歷
重陽節又稱登高節。在這一天,人們登高望遠,思念親人。正如詩中所說:“每逢佳節 倍思親。”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?
原來,我國古代把九叫做“陽數”,農歷九月九日,兩九相重,都是陽數,因此稱為“重 陽”。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: 東漢時,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,父母雙全,妻子兒女一大家。日子雖然不算好,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。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。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,家家戶戶都病倒了,尸首遍地沒人埋。這一年,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。
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:“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,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。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;妇皼Q心訪師求友學本領,戰瘟魔,為民除害。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,他就收拾行裝,起程進山拜師學藝。
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;妇霸缙鹜硭,披星戴月,不分晝夜地練開了。轉眼又是一年,那天桓景正在練劍,費長房走到跟前說:“今年九月九,汝河瘟魔又要出來。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。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,菊花酒一瓶,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。”
桓景回到家鄉,召集鄉親。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。九月九那天,他領著妻子兒女、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。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,說這樣隨身帶上,瘟魔不敢近身。又把菊花酒倒出來,每人啄了一口,說喝了菊花酒,不染瘟疫之疾。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,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,獨坐屋內,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。
不大一會兒,只聽汝河怒吼,怪風旋起。瘟魔出水走上岸來,穿過村莊,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,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。它竄到山下,只覺得酒氣刺鼻,茱萸沖肺,不敢近前登山,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。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。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;妇耙灰娢聊鋪,急忙舞劍迎戰。斗了幾個回合,瘟魔戰他不過,拔腿就跑,桓景“嗖”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,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,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。
此后,汝河兩岸的百姓,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。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、桓景劍刺瘟魔的事,父傳子,子傳孫,一直傳到現在。從那時起,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,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.
本資訊摘自:中國第一鮮花